工業4.0
INDUSTRY4.0
工業4.0簡介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 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 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 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所謂的工業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 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智能元素
智能制造
-
智能產品
-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
- 有人說,人工智能(AI)是未來,人工智能是科幻,人工智能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評價可以說都是正確的,就看你指的是哪一種人工智能。
- 智能互聯產品,重塑企業競爭格局
- 文章介紹了智能互聯產品如何影響企業間競爭、行業結構、行業邊界與企業戰略。
-
智能設計
- 基于NX的螺旋傳動智能設計系統
- 系統集快速化,系統化,智能化于一體,在NX平臺上創建主控模塊,驗算模塊,推理模塊,數據庫管理模塊,實現基于知識推理的螺旋傳動快速設計,以提高螺旋傳動設計的設計效率與設計質量,以適應市場需求。
- 虛擬設計在工業機械中大顯身手,工業軟件路在何方?
- 虛擬現實技術已成為數字化工業制造技術和生產流水線的重要應用環節,針對工業產品利用該技術可優化產品設計,通過虛擬裝配避免或減少物理模型的制作,縮短開發周期,降低成本;同時通過建設數字工廠,直觀地展示工廠、生產線、產品虛擬樣品以及整個生產過程,為員工培訓、實際生產制造和方案評估帶來便捷。
-
智能裝備
- 機床與大數據實現強強聯合
- 正是看到了大數據時代的巨大發展商機,眾多機床企業紛紛積極布局,在機床產品中融入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機床與大數據的強強聯合。
- 盤點機器人制造過程中7大常用傳感器技術
- 傳感器(Sensor)是一種常見的卻又很重要的器件,它是感受規定的被測量的各種量并按一定規律將其轉換為有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對于傳感器來說,按照輸入的狀態,輸入可以分成靜態量和動態量。
-
智能生產
- APS解決共進電子生產計劃與排程難題
- 本文為“2016年度中國兩化融合應用領先暨最佳實踐獎”參評案例。本次活動評選出2016年度,中國兩化融合領域帶來突出效益的最佳實踐工程,全面介紹企業推進兩化融合過程的步驟、重點與難點、獲得效益等,分享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經驗,供廣大制造業行業企業學習供鑒。
- 自動化集成改造支撐企業智能制造轉型
- 目前我國制造業處于重要轉型期,需迫切提升自動化水平,才能跟上制造業發展潮流。自動化改造可以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和成本、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產品質量及穩定性。在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自動化改造是大勢所趨。
-
智能服務
- 基于“預測性維修”的工業服務將成為智能制造的基石
- 隨著工業4.0的提出,我國提出“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三大工業發展戰略。隨著供給側經濟結構性轉型的提出,中國開啟了工業轉型升級的快車道模式。而現實中的中小型工業制造業,依然生存困難,并未對即將到來的時代做好充分的準備。
- 制造企業探索智能服務,開啟服務型制造創新模式
- 隨著智能制造的大力推進,產品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企業開始探索智能服務,通過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技術,從根本上改變產品研發、制造、營銷和服務等過程,以實現價值鏈的增值。
-
智能供應鏈
- 智能物流對工業4.0到底有多重要?
- 智能物流市場規模較大,其市場規模從2001年的不足20億元,迅速增長至2014年的425億元。預計2020年,國內的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未來幾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 德國最接近工業4.0的AGV+RFID全自動化工廠
- 目前國內的自動化項目都號稱4.0,但絕大部分無法實現柔性制造。所以在筆者看來,中國企業談4.0只是按照自動化集成去理解,并沒有真正領會生產模式變革的意義。